诚信指数 0
一站通留言 客户留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收藏此网站 MSN交流
柯创首页
企业介绍
产品列表
企业新闻
企业名片
客户留言
search 搜索网站中其它产品:
昆西(美国)
梅德利森
您现在的位置:微型 > 企业新闻
 
企业新闻
上海空压机
发布日期:2008-07-01

 

 

上海空压机——东海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
本报记者 唐强报道
  2008年06月30日11:32 【字号 】【留言】【论坛】【打印】【关闭
温岭城市面貌

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当改革开放的号角响遍神州大地,浙江省温岭市以“勤劳创业创新、勇敢破难奋进、科学开放包容”的姿态,融入了我国改革发展的大潮。

  在潮起潮落的海声中,温岭演绎着许多传奇与梦想,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发展的光辉历程。如今,经过10多年来艰苦创业创新发展,温岭新兴工业迅速崛起,社会全面进步发展,正成为中国沿海城市厚积薄发的榜样,成为青年创业的梦想之地。

  温岭,崛起在浩瀚的中国东海之滨,她像一颗明珠闪烁着夺目的光芒。

  感受温岭

  温岭历史悠久,人杰地灵。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。温岭市原名太平县,明成化五年(1469年)设县治。民国三年(1914年)因与山西、安徽、四川等省太平县同名,改称温岭县,县名取自境西温峤岭之别称“温岭”,沿用至今。1994年2月18日,经国务院批准,撤温岭县,设立县级温岭市,属台州市。市政府驻地太平街道。

  温岭政通人和,风光秀丽。温岭真是个好地方,人文昌盛,民风纯朴,物产丰饶;社会和谐有序发展,万马奔驰,商旅络驿,一派兴盛气象。温岭真是一个迷人的地方,陆地西高东低,自西和西南向东渐倾,西部和西南部为海拔100~250米的低山丘陵,北部、中部和东部为平原,以太湖山主峰734米为山,系北雁荡山余脉。温岭是中国旅游城市,位居全国县级城市旅游竞争力20强,境内旅游资源丰富,有世界地质公园——方山和长屿硐天,2007年方山——长屿硐天景区荣获中国特色的十大景区之一。长屿硐天为国家4A级旅游区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。风景如画的石塘渔村,称为“东方巴黎圣母院”和“东海好望角”。

  温岭迅速崛起,东海之滨独秀。温岭是中国大陆新千年、新世纪阳光首照地,地处浙江东南沿海,长三角地区的南翼,三面濒海,东临东海,南连玉环,西邻乐清及乐清湾,北接台州市区,是一座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的滨海城市。全市陆域面积926平方公里,辖11个镇5个街道,人口116万。是浙江省优先培育的中等城市,省首批17个扩权县(市)之一,先后获“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(市)”、“中国明星县(市)”、“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(市)”、“可持续发展实验区”和“生态示范区”等称号。2007年,实现生产总值410.86亿元,增长13.8%。为1997年来最快增速。其中产业增加值31.59亿元,增长1.1%;第二产业增加值220.12亿元,增长14.7%;第三产业增加值159.15亿元,增长15.2%。人均生产总值35380元,按现行年平均汇率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接近5000美元,将跨入世界中等收入国家(地区)水平。财政总收入更上一层楼,2007年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突破40亿元和20亿元,取得“双突破”佳绩。财政总收入41.89亿元,增长25.5%,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.41亿元,增长29.1%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、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和城市创新能力分别居全国百强县市第34位、14位和6位。

  一个个鲜活的数字,一串串辉煌的荣誉,见证了温岭的发展与成果。温岭是如何从默默无闻的海滨城镇成为全国百名强县的?其发展的原动力又是什么?市委书记陈伟义给出了中肯的答案。

  科学发展在温岭

  “科学发展在温岭。”科学发展是前进动力,坚持科学发展观,要义是发展。市委书记陈伟义说,短短的10多年,温岭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,关键是我们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万事之先,把转换观念作为激发活力的切入点,根据不同时期干部群众的思想问题,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,不断破除旧的思想禁锢,在全社会大力弘扬“自强不息、创业创新、破难奋进”的温岭精神,激发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,形成了一系列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工作思路,走出了一条科学竞争、特色发展的路子。

  陈伟义表示,近年来,温岭市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温岭经济社会建设的始终,全市上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,全力推进“经济建设、中等城市建设、新农村建设”,全面实施“东西并进、整体跃升”战略,狠抓落实,勇破难题,经济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。

  陈伟义强调,温岭作为一个后发展海滨城市,发展的任务很重,我们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,着力抓好6个方面的工作:抓规划、打基础、上项目、办文化、利民生、强党建。抓规划就是要按照浙江省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,进一步调整好温岭的各项发展规划;打基础,就是要着眼长远,多干打基础的事,扎实搞好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;上项目就是要不断策划、推出和新上项目,切实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;办文化就是要按照十七大报告中的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,加大文化建设力度,增强城市文化底蕴;利民生就是要以关注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的发展,重点是将搞好教育事业,努力做好就业、医保等方面的工作,多做暖人心、稳人心、得人心的工作,强党建就是牢牢抓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一主线,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,从而不断构筑新优势,开创新局面,为温岭的新一轮创业创新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。

  当前,温岭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,围绕“三个温岭”建设(建设内生温岭,建设海上温岭,建设市外温岭),继续勇攀高峰。

  构建“三个温岭”

  “三个温岭”战略是在正确分析发展形势,判断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提出的,是顺时应势的战略抉择,是谋篇布局的战略路径。叶海燕市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构建“三个温岭”要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中心环节,加快培育“内生温岭”。要遵循科学发展、集约发展原则,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限度提高区域要素的配置效率和产出效率,努力使温岭的经济实力在现有基础上实现“裂变”。坚持以“亩产论英雄”,实施“零地”技改“三个五”行动计划,即抓好500个纯装备投入项目、500个厂房改建加层项目,使“零地”技改投入达到全部工业性投入比重的50%以上。树立节约集约的用地观念,千方百计挖掘存量用地潜力,进一步调查摸清闲置土地的现状,区分性质和类别,提出强有力的处置办法,促进闲置土地有效利用。坚持扶优扶强,深入实施“135”大企业培育工程,继续开展“三百”企业竞赛,努力实现企业上市目标。加大自主创新工作力度,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试点,大力培育电动车、数控机床等新兴产业。

  叶海燕市长表示,以东部产业集聚区为主战场,加快建设“海上温岭”。东部大开发是温岭新一轮创业创新的关键所在。要充分挖掘开发东部沿海的资源优势,以规划建设的龙门新港区为核心,发挥“一港带全局”的“放大效应”,以港兴城,以港兴业,着力把东部构筑成为一座产业高度集中、项目高度集约、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的现代化临港新城。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,协调东部产业集聚区建设指挥部与周边各镇以及职能部门的关系,加快形成“三区联动、南北并建、整体推进”的发展态势。进一步完善东部产业集聚区的功能布局,加大道路、供水、供电、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,整体推进路网建设,尽快在各区块间形成衔接顺畅、运行高效的快速通道。加快东海塘工业区块建设,积极引导科技型、集约型、环保型企业入园,使之成为我市传统行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平台。上马工业区块、东南工业区块要全力抓好入园企业开工投产,争取早出形象,多出效益。加快船舶工业发展,着力打造中小型船舶基地。积极开发海洋经济,大力发展远洋捕捞、水产品精深加工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,推进中心渔港建设,着力打造现代渔港经济区。

  叶海燕市长强调,要以构建大开放、大合作格局为目标,加快开发“市外温岭”。要坚持跳出温岭发展温岭,充分利用温岭市外的土地资金、知识技术、人力资源、政策制度等一切发展资源,在提升温岭内源发展模式的同时,大力推动温岭外向发展。要进一步增强向省向国家争取政府性资源的意识,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,及时掌握各种政策变化,建立信息库,加强项目包装,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各种政策资源、财政资源、项目资源向温岭倾斜。开发“市外温岭”的主力军是在外温岭人,要鼓励他们走出去放大温岭,走回来壮大温岭。鼓励有条件的创业者“走出去”,开展市外工程承建、劳务输出和资源开发,或以本地品牌、专利、商标等关键性资源为核心,把研发、加工、销售等环节外包,开展虚拟经营,建立跨区域、跨国的研发生产销售体系,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。要通过异地商会、联谊会等载体,提高温岭在外创业者的组织化程度,增强在外温岭人的整体实力。建立健全有利于在外温岭人服务家乡、报效桑梓的体制和机制,特别要完善“总部经济”发展政策,加快“总部经济”基地建设,吸引更多的在外温岭人回归创业。要积极争取国际性资源,坚持以科学招商为导向,组建专门班子,改进招商方式,提高引资质量,使更多的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外知名财团来我市投资。加快筹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办事处,与海关联动建立加工贸易促进中心。积极推进外贸转型,努力创建“中国炊具出口基地”、“中国摩托车出口基地”。要扎实做好接轨长三角工作,充分利用上海在信息、技术、人才、区位条件等方面的优势,为温岭发展服务。

  工业启迪未来

  2007年,温岭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,同比增长19.2%;规模工业总产值610.6亿元,比增长26.2%;工业技改投入87.7亿元,增长27.9%;出口交货值197.1亿元,增长33.6%;新增规模企业464家,规模企业家数达1575家,其中上亿元企业107家;规模上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12%。工业经济持续平稳增长,步入了又好又快的发展阶段。

  实行“自主创新”、“自主品牌”、“自主出口”,一直是温岭工业经济做大做强的重要抓手。

  自主创新。温岭市政府通过完善自主创新的有关扶持政策,鼓励企业自主创新,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,目前全市企业中,共拥有企业技术中心1家,省级企业技术中心(包括省中小企业技术中心)42家,台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,温岭市级企业(行业)技术中心45家。

  自主品牌。发展工业,品牌当先。近年来,温岭深入实施“品牌兴市”战略,大力发展以市场为导向、以中小企业为主体、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及专业化分工、配套协作的特色产业集群,着力打造泵与电机等八大主导产业区域品牌。在2006年获得“中国小型泵业名城”、“中国小型空压机之都”和“水泵、空压机、小型电机”出口基地等区域品牌“金名片”后,2007年、2008年我市又新获取“中国帽业名城”和“中国鞋类出口基地”称号,泽国镇被命名“中国铝塑复合建筑材料之乡”,大溪镇被命名“中国水泵电容器之乡”。与此同时,温岭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自创品牌,引导企业从贴牌制造为主向自主品牌发展,逐步实现从“温岭制造”向“温岭创造”的跨越转变。2007年全市共新增中国1个、商标6个、产品4个、省产品4个、省商标4个。全市累计注册商标9000余件,拥有商标9件、中国产品3个、产品23个,省商标28件、省产品25个,名列全省前茅。“钱江”、“爱仕达”、“利欧”、“鑫磊”、“跃岭轮毂”等成为全国出口品牌。泽国镇和坞根镇2007年分别荣获“省注塑鞋业专业商标品牌基地”和“省家禽专业商标品牌基地”称号,至此,温岭拥有浙江省专业品牌基地5个,品牌建设成效显著。

  自主出口。“自主出口”是拉动工业增长的强劲马车。2007年,温岭主动适应环境变化,坚持“三外”并举的方针,全市开放型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。全市实现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18.74亿美元,同比增长34.3%,其中自营出口18.15亿美元,同比增长34.8%。尤其是鞋类产品和机电产品作为温岭出口的两大主力军,出口额分别达到6.38亿美元和9.2亿美元,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5.1%和50.7%,增幅分别达22.8%和52.7%。

  市场风云变幻,历经大浪淘沙,温岭制造业经过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,已经形成汽摩行业、泵与电机、金属制品、鞋帽服装、塑料制品、水产食品、船舶修造、新型建材等8大主导行业。为把支柱产业培育好、发展好,温岭市委、市政府立足当前,放眼未来,立足国内,放眼国际,早几年就结合温岭实际,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,连续制定出台了温岭市汽车摩托车产业发展规划、泵与电机行业发展规划、鞋业发展规划、塑料行业发展规划、空压机行业发展规划、新型建材行业发展规划、家用炊具行业发展规划等多个发展规划,为支柱行业的发展,指明了科学的方向,同时也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。2007年,全市汽摩及配件、泵与电机、厨卫及金属制品、鞋帽服装、塑料制品、水产食品、船舶修造、新型建材8大主导行业生产形势处于稳步发展状态,8大行业实现产值1077.1亿元,同比增长19.5%。主导行业中的一批产品已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,如注塑鞋占80%,微型水泵占60%,空压机占60%,农用车齿轮占35%,汽车雨刮器占30%,爱仕达的不粘锅和压力锅分别占55%和25%。

  为进一步扩大总量,优化结构,集聚发展,拓展外向,提升层次,发展一批产业规模大、创新能力强、国内、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,成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机电业制造基地。按照《温岭市“十一五”工业发展规划》,今后一个时期,温岭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: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走新型工业化道路,深入实施“工业立市”战略,以结构调整为主线,以自主创新为动力,以产业集群为载体,以质量提升为基础,以规模经济为支撑,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,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积极培育新兴产业,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化,实现速度和结构、质量、效益的统一,好中求快,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,加速工业现代化进程。

  引吭高歌,温岭已站在新的发展起点;展望未来,前景催人奋进。2008 年3月4日在温岭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,叶海燕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满怀豪情地说,2008年我们主要任务就是围绕“三个温岭”建设,全力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,  突出自主创新,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整合发展资源,创新发展路径,加快培育“三个温岭”,为建设更加富裕、和谐、幸福的现代化新温岭而努力奋斗!

  目前,全市上下团结一心,努力拼搏,全面掀起新一轮创业创新的热潮,推动温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在全省前列。同时,开放的温岭热忱欢迎海内外朋友到温岭观光旅游,居住休闲,投资兴业,温岭将以最真挚的感情、良的环境、最完善的服务,与大家一道共享幸福,共同收获!
曙光
 

免责声明: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,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
友情提醒:为保障您的利益,降低您的风险,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。


微型   地址:上海市徐汇区钦州路108号3号楼203   邮政编码:200233
联系人:陈先生   电话:64758958   手机:13816117668   传真:64758950
技术支持:一比多  |  免责声明 | 隐私声明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沪B2-20070060     网站Icp备案号:沪ICP备05000175号
<%---站点编号 ----%> <%---页面编号 ----%> <%---页面参数1 ----%> <%---页面参数2----%> <%---页面参数3 ----%>